沥青厂废水怎么处理|沥青厂生产废水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15 发表时间:2025-04-26
沥青废水综合解析
一、沥青废水来源
沥青废水主要产生于沥青生产、加工及应用的多个环节,具体包括:
- 生产加工:
- 熔融与搅拌:高温(120-180℃)下沥青熔融与搅拌过程中,冷却水与设备清洗水携带油类、悬浮物及有机物
1
4
。
- 设备泄漏:沥青储罐、管道泄漏导致油类污染物进入废水
6
。
- 应用场景:
- 道路铺设:沥青混合料生产时,水与沥青接触形成乳化废水,含高浓度沥青质和矿物油
1
7
。
- 防水工程:施工中冲洗废水含树脂、表面活性剂等
2
5
。
- 辅助工序:
- 设备清洗:生产设备与运输工具的清洗废水含固体颗粒(如矿渣、砂粒)及残留沥青
4
7
。
二、沥青废水主要成分及危害
类别 |
典型污染物 |
危害 |
油类污染物 |
沥青质、矿物油、乳化油 |
水体富营养化、抑制微生物活性
1
4
|
悬浮物 |
矿渣、沥青颗粒(0.1-500 μm) |
堵塞管道、降低透光率
1
6
|
有机物 |
苯并芘、多环芳烃(PAHs)、树脂(COD 2000-50000 mg/L) |
致癌、需氧量高
1
4
7
|
重金属 |
铅、锌、镉等离子(来自原料或设备腐蚀) |
生物累积、慢性中毒
4
6
|
其他 |
硫化物、氯化物、高温废水(60-80℃) |
恶臭、腐蚀设备、抑制生化处理
6
7
|
关键数据:
- 苯并芘(BaP)浓度可达0.1-5 μg/L,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100倍以上
4
;
- 未经处理的高温废水直接排放可使受纳水体温度升高5-10℃,破坏生态平衡
7
。
三、沥青废水处理典型案例
案例1:某沥青厂“混凝沉淀+A/O生物处理+深度净化”工艺
1
4
- 背景:日处理量200吨,废水含高浓度COD(15000 mg/L)、油类(800 mg/L)及悬浮物。
- 工艺步骤:
- 预处理:
- 格栅与调节池:拦截大颗粒物并均衡水质水量;
- 隔油池:去除浮油(效率>30%)。
- 混凝沉淀:
- 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悬浮物去除率>90%,COD降至8000 mg/L。
- A/O生物处理:
- 厌氧水解: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COD降至1500 mg/L);
- 好氧氧化:活性污泥法降解COD至150 mg/L以下。
- 深度处理:
- Fenton氧化:H₂O₂与Fe²⁺催化降解难降解有机物(COD≤50 mg/L);
- 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色度及微量污染物。
- 成效:
- 出水COD≤30 mg/L、油类≤3 mg/L,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年节约处理成本120万元,回用水占比达50%。
案例2:某沥青搅拌站“油水分离+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3
7
- 背景:废水含高粘度沥青颗粒(粒径<10 μm)及乳化油(浓度500 mg/L)。
- 工艺步骤:
- 预处理:
- 旋流分离器:去除粗颗粒物及部分油类;
- 破乳气浮:投加破乳剂(如硫酸铝),油类去除率>85%。
- MBR处理:
- 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有机物(COD从5000 mg/L降至200 mg/L);
- 膜过滤:超滤膜(孔径0.1 μm)截留悬浮物及细菌,出水SS≤5 mg/L。
- 资源化利用:
- 回收废油(年回收量12吨)用于设备润滑;
- 净化水回用于搅拌站设备清洗。
- 成效:
- 废水回用率70%,年减少新鲜水消耗3.6万吨;
- 膜污染周期延长至3个月/次,运维成本降低40%。
四、处理技术对比与行业建议
工艺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 |
A/O生物处理 |
高COD、可生化性较好废水 |
运行成本低(<1元/吨) |
需控制进水温度(<40℃)
4
7
|
MBR膜技术 |
高悬浮物、回用需求 |
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 |
膜更换成本高(5-8万元/年)
3
|
Fenton氧化 |
难降解有机物(如PAHs) |
分解彻底、无选择性 |
药剂成本高(H₂O₂消耗≥3吨/月)
1
|
行业建议:
- 源头减量:采用封闭式生产设备减少废水产生量
6
;
- 热能回收:利用高温废水余热预热原料(节能率≥15%)
7
;
- 智能监控:部署在线传感器(pH、COD)动态调节药剂投加量
3
4
。
总结
沥青废水治理需根据 污染物特性 选择组合工艺:
- 高浓度有机废水:优先采用“混凝沉淀+生物处理+深度氧化”工艺(案例1);
- 含油及悬浮物废水:膜分离技术(如MBR)可实现高效净化与回用(案例2)。
典型案例表明,资源化利用(如废油回收)与智能化管理可同步实现环保合规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