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酸碱废水介绍
酸碱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强酸(如硫酸、盐酸)或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废水,其pH值通常偏离中性范围(pH<2或pH>12)。这类废水具有强腐蚀性,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腐蚀管道设施,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例如,强酸废液可能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造成二次污染,而强碱废水则会破坏微生物活性,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
### 二、酸碱废水来源与成分
#### **1. 主要来源**
- **化工行业**:如氯碱生产、树脂再生、制药等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或废碱液。
- **金属加工**:冷轧、电镀等工序中产生的酸洗废水(含硫酸、盐酸)及碱洗废水(含氢氧化钠)。
- **矿山开采**:煤矿老窑水因硫铁矿氧化形成酸性废水(pH<3),含高浓度铁、铝离子。
- **印染行业**:使用强碱溶液处理织物后产生的碱性废水(pH>10)。
#### **2. 典型成分**
- **酸类物质**:硫酸、盐酸、硝酸等,pH值可低至1以下。
- **碱类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pH值高达12以上。
- **重金属**:如铁、铝、铅等,多见于矿山酸性废水或金属加工废液。
- **有机物及盐类**:树脂再生废水中的有机杂质(蛋白质、色素)、氯碱废水中的氯化钠等。
---
### 三、酸碱废水处理案例(具体案例分析)
#### **案例1:阳泉市柳沟老窑酸性污染水治理**
- **背景**:山西省阳泉市因历史煤矿开采形成大量酸性老窑水(pH<3),含高浓度铁、铝离子,威胁地下水安全。
- **处理工艺**:
1. **源头治理**:采用新型缓释材料“克拉比姆”,在矿渣中形成保护膜,抑制硫铁矿氧化,减少酸水产生。
2. **末端治理**:
- 通过惰性矿物替代传统碱中和工艺,分步沉淀回收铝、铁离子(纯度>90%),铝盐用作脱硫剂,铁盐加工为氧化铁红产品。
- 实现废水pH调节至中性(pH 6-8),出水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综合成本降低50%。
- **成效**:日处理量200立方米,累计处理7.3万立方米,固废资源化率提升,实现“零二次污染”。
#### **案例2:维尔利集团湖北双环中水回用项目**
- **背景**:湖北双环科技(联碱法生产纯碱)需处理含高盐、强碱的废水,实现零排放。
- **处理工艺**:
1. **生化处理**:去除氨氮等污染物;
2. **深度处理**:采用“超滤+一级反渗透+高密度池+V型滤池+二级反渗透”组合工艺,回收纯净水;
3. **浓水回用**:反渗透浓水用于井下溶盐,盐分循环利用。
- **成效**:
- 处理规模400m³/h,产水水质达工业回用标准(GB/T 19923-2005);
- 水资源和盐资源双回收,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
---
### 四、其他典型处理技术
1. **中和法**:利用废酸与废碱相互中和(如网页7中印染厂违规案例的警示,需注意重金属污染风险)。
2. **膜分离技术**:如WAAR纳米过滤机,可回收树脂再生废水中的盐酸、氢氧化钠(纯度>95%),降低企业环保成本。
3. **防腐涂层**:ZS-1034耐酸碱涂料用于废水罐防护,耐受pH 1-14环境,寿命延长5年以上。
---
### 五、总结
酸碱废水处理需结合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
- **高浓度酸性废水**:优先资源化回收(如金属离子提取),辅以中和与膜技术。
- **碱性废水**:采用反渗透、生化法或合规中和工艺,避免非法混合(如上虞印染厂案例)。
- **技术创新方向**:模块化设计、智能监测(如pH自动调节系统)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将推动处理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