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碱性酸碱废水处理案例|酸性废水怎么处理|碱性废水如何处理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11 发表时间:2025-05-06
酸碱废水介绍
酸碱废水是工业领域最常见的高腐蚀性废水类型,其pH值超出自然水体范围(通常酸性废水pH<2,碱性废水pH>12),并伴随重金属、盐类及有机污染物。根据搜索结果,酸性废水主要含硫酸(H₂SO₄)、盐酸(HCl)、硝酸(HNO₃)等无机酸,而碱性废水以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₂CO₃)为主。这类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腐蚀管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体生态失衡,例如:pH<3的废水可使鱼类在数小时内死亡,pH>9的废水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酸碱废水来源
-
酸性废水:
- 钢铁酸洗:钢材表面氧化铁皮去除工艺(如热轧钢板酸洗线),每吨钢材产生1.5–3吨含铁酸性废水,硫酸浓度5%–15%。
- 电镀加工:镀件前处理(如铜件酸洗)、镀液废液,含盐酸、硝酸及铬、镍等重金属,pH值可低至0.5。
- 矿山排水:硫化矿物氧化产生的酸性矿井水(如黄铁矿FeS₂氧化生成H₂SO₄),pH常低于2,含高浓度铁、锰离子。
-
碱性废水:
- 印染工艺:棉布丝光处理使用NaOH溶液(浓度30%–50%),废水pH达12–14,含纤维碎屑和染料。
- 造纸黑液:制浆蒸煮阶段产生的碱性废液(pH>13),含木质素、半纤维素,COD高达80,000–120,000 mg/L。
- 石化炼油:原油碱洗脱硫废水(含NaOH和硫化钠),pH>11,含油类及硫化物。
典型行业废水对比:
行业 |
废水类型 |
pH范围 |
主要污染物 |
水量占比 |
钢铁酸洗 |
酸性 |
0.5–2 |
H₂SO₄、Fe²⁺(1,000–5,000 mg/L) |
60%–70% |
印染丝光 |
碱性 |
12–14 |
NaOH、染料(COD 5,000–8,000) |
15%–20% |
电镀混合废水 |
酸性 |
1–3 |
HCl、Cr⁶⁺(50–200 mg/L) |
10%–15% |
酸碱废水主要成分
-
酸性废水核心组分:
- 无机酸:硫酸(占比70%–90%)、盐酸(电镀行业为主),浓度可达10%–30%。
- 重金属:Fe²⁺(酸洗废水)、Cu²⁺(PCB蚀刻废水)、Cr⁶⁺(镀铬废水),浓度50–5,000 mg/L。
- 溶解盐:硫酸亚铁(FeSO₄)、氯化钠(NaCl),盐度高达50,000–100,000 mg/L,增加后续处理难度。
-
碱性废水典型污染物:
- 强碱:NaOH(印染废水浓度5%–10%)、Ca(OH)₂(皮革脱毛废水),pH>12。
- 有机碱:季铵盐(石化废水)、有机胺(制药废水),可生化性差,需高级氧化预处理。
- 悬浮物:纤维碎屑(造纸黑液SS>10,000 mg/L)、油类(炼油碱洗废水含油1%–3%)。
污染物危害对比:
成分 |
酸性废水典型值 |
碱性废水典型值 |
环境风险 |
H⁺/OH⁻浓度 |
1–3 mol/L(pH 0–1) |
0.1–1 mol/L(pH 13–14) |
腐蚀混凝土结构 |
Fe²⁺ |
2,000–5,000 mg/L |
— |
水体缺氧、沉积物黑臭 |
油类 |
— |
1,000–3,000 mg/L |
形成油膜阻碍水体复氧 |
酸碱废水处理案例
案例一:江苏某化工厂混合酸碱废水处理
- 背景:年产10万吨染料中间体,废水含HCl(pH 0.8–1.5)、NaOH(pH 12–13)及硝基苯类有机物,日排放量800 m³。
- 处理工艺:
- 分类收集:酸性废水(红棕色)与碱性废水(深蓝色)分管道输送至调节池,避免混合发热。
- 中和反应:自动pH控制系统(精度±0.2)按比例投加石灰乳(Ca(OH)₂)和废硫酸,中和至pH 6.5–7.5。
- 重金属沉淀:加入Na₂S(投加量200 mg/L)生成CuS、Cr(OH)₃沉淀,SS从2,000 mg/L降至50 mg/L。
- Fenton氧化:H₂O₂(投加量3‰)与Fe²⁺催化降解硝基苯,COD从8,000 mg/L降至300 mg/L。
- 生化处理:两级A/O工艺脱氮,出水COD<8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处理效果数据:
指标 |
进水浓度 |
出水浓度 |
去除率 |
pH |
0.8(酸)/13(碱) |
6.5–7.5 |
— |
COD(mg/L) |
8,000 |
<80 |
99% |
Cr⁶⁺(mg/L) |
120 |
<0.1 |
99.9% |
案例二:山东某电镀园区酸性废水回用工程
- 背景:园区内20家电镀企业,日均排放含HCl、HNO₃废水1,200 m³,Fe²⁺浓度3,000 mg/L,pH 1.2–2.5。
- 处理工艺:
- 资源化回收:
- 扩散渗析膜:回收60%–70%游离酸(HCl纯度>95%),回用于酸洗工序。
- 电解沉积:Fe²⁺→Fe⁰(纯度99.9%),年产铁板500吨,收益200万元。
- 深度处理:
- MVR蒸发结晶:浓缩废水至TDS>200,000 mg/L,结晶产出NaNO₃(工业级),盐回收率85%。
- RO膜过滤:淡水回用率>90%,减少新水消耗1,000 m³/d。
经济效益:
- 酸回用节省成本180万元/年,铁板销售收益200万元/年,降低废水处理费用40%。
总结
酸碱废水的核心处理策略为**“分类回收优先,中和协同去毒”**:
- 高浓度酸/碱液:采用膜分离(扩散渗析、电渗析)和蒸发结晶实现资源化,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 混合废水:自动pH调控+混凝沉淀确保中和稳定性,结合**高级氧化(Fenton、臭氧)**破解难降解有机物。
- 重金属风险:硫化钠沉淀+离子交换保障出水重金属达标(如Cr⁶⁺<0.1 mg/L)。
典型案例表明,通过酸回用与金属回收,企业可降低30%–50%运营成本,同时减少60%以上危废产生量。未来趋势将聚焦智能化pH控制算法与零排放工艺(如高压反渗透+结晶器)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