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品废水处理方法|竹制品加工废水处理案例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2 发表时间:2025-05-14
竹制品废水主要来源于竹材加工和竹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预处理、碱液浸泡、蒸煮、清洗、烘干、染色及表面处理等工序。这些废水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以及可能的染料和其他化学物质,因此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以下是对竹制品废水处理方法的详细描述:
一、预处理阶段
- 格栅拦截:设置格栅以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竹屑等杂质,防止这些杂质堵塞后续处理设备。
- 调节池:由于废水的水量和水质波动较大,设置调节池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调节,使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趋于稳定,以便后续处理。
二、物化处理阶段
- 混凝沉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和助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凝聚成较大颗粒,便于沉淀分离。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 中和调节:对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废水,加入酸碱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pH值至合适的范围(一般为6~9),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三、生物处理阶段
- 厌氧处理:采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如水解酸化池、UASB反应器、IC反应器等),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COD(化学需氧量)浓度。
- 好氧处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利用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好氧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的COD、BOD(生物需氧量)等指标达到排放标准。
四、深度处理阶段
- 膜过滤:采用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等膜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盐分等。膜过滤技术可以提高废水的出水水质,使之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回用水标准。
-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素等污染物。活性炭吸附技术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去除废水中的异味和色度。
五、消毒与排放阶段
- 消毒处理:为了杀灭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出水的安全性,对过滤后的废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
- 达标排放或回用: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如果达到排放标准则可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如果水质较好且符合回用要求则可以回收利用于生产或其他方面。
六、实际案例
某竹制品加工厂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砂滤+活性炭吸附”的综合处理工艺。该工艺首先通过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物质,随后在调节池中调整废水的pH值和温度。接下来,废水进入厌氧池进行初步有机物降解,随后进入好氧池进一步分解有机物。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再通过砂滤去除残留的悬浮物,最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颜色和异味。经过这一系列处理后,废水达到了排放标准,可用于灌溉或回用于生产过程。
综上所述,竹制品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消毒与排放等多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保护环境并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