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加工是指将纺织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各种面料、毛巾、被套、窗帘、家居饰品等成品的过程。这一流程涵盖了从纺纱、织造、印染到后整理的各个环节。纺纱是将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或化纤转化为线的过程;织造则是将纱线交织成织物;印染通过印刷、染色等方式赋予织物色彩和图案;后整理则是对织物进行进一步修饰和加工,以提升其柔软度、耐用性和美观性。
纺织加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具有以下特点:
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悬浮物、油脂、纤维屑、表面活性剂和各种染料等成分,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处理难度较大。
色度高:特别是印染过程中使用的染料,使得废水颜色深重,难以通过自然手段降解。
难降解物质多:废水中的染料、表面活性剂等成分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水质变化大:由于纺织生产的连续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会发生较大的波动,给处理带来了挑战。
针对纺织加工废水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流程:
预处理:通过格栅、沉淀池等设施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负担。
调节池:对废水进行均质化和调节,使其水质水量稳定,便于后续处理。
混凝沉淀: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凝聚成较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池去除。
生物处理: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技术,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这一步骤是废水处理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去除大部分有机物。
深度处理: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如Fenton试剂法、臭氧氧化等)、膜分离技术(如超滤、反渗透等)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悬浮物、色度等。
消毒:使用氯气、臭氧或紫外线等方法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出水安全。
回用或排放: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可选择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过程。
案例一:某纺织企业废水处理项目
某纺织企业集纺纱、染色、织布于一体,主要产品为牛仔布。该企业废水主要来自染厂,主要成分是靛蓝粉(含石灰、染料、木薯粉),另外还有NaOH、低硫酸钠等。由于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且难降解物质多,该企业原先采用的厌氧和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效果不佳。后来,该企业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厌氧和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工艺。改造后的处理工艺使得废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排放标准,其中色度≤100度,CODcr≤150mg/L。
案例二:某印染企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
某印染企业采用了一套集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膜分离等步骤。预处理阶段通过格栅、调节池等设施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均质化水质;生化处理阶段采用厌氧-好氧(A/O)工艺,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深度处理阶段采用活性炭吸附和Fenton试剂法等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最后,通过膜分离技术(如超滤和反渗透)将废水净化至回用水质标准。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废水中盐分的回收和再利用,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纺织加工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或回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纺织企业应加强废水处理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的安全稳定。同时,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推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