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厂废水处理案例|塑料废水怎么处理方法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7 发表时间:2025-05-05
一、塑料厂废水概述
塑料厂废水主要来源于塑料生产、清洗、回收等环节,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特点。其水质特征表现为高浓度有机物(COD、BOD)、悬浮物(SS)、油脂、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波动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废水来源与成分
1. 主要来源
- 生产过程废水:包括塑料清洗、冷却水、破碎造粒等环节,含塑料颗粒、油污、添加剂残留等。
- 镀层废水:为增强塑料制品性能(如耐磨性),部分企业采用镀铜、镀铬工艺,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
- 生活污水:工厂员工生活区排放的污水,以有机物和悬浮物为主。
2. 典型成分
污染物类型 |
具体成分及特点 |
有机物 |
COD(500-5000mg/L)、BOD(200-3000mg/L),主要来自塑料原料和添加剂。 |
悬浮物 |
塑料碎片、泥沙等,SS浓度可达1000-5000mg/L。 |
重金属 |
铜、铬等离子,常见于镀层工艺废水。 |
油脂与酸碱 |
清洗油性塑料时产生油脂;pH值波动大(碱性清洗剂或酸性添加剂)。 |
三、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1:广东省某塑胶厂废塑料清洗废水处理
- 背景:企业以回收编织袋、塑料瓶为主,日处理废水300吨,需实现回用与达标排放。
- 工艺流程:
- 预处理:废水→调节池均质→气浮池(投加COD去除剂+PAM),去除90%悬浮物和胶体。
- 生化处理:少部分外排水进入“厌氧+二级好氧”系统,降解残留有机物,最终出水COD≤50mg/L,达《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 技术亮点:高效微生物菌种(投加量2ppm)+气浮回用工艺,降低后续生化负荷。
案例2:某塑料回收企业镀铜污水处理项目
- 背景:企业处理含铜废水,日处理量200吨,需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 工艺流程:
- 化学沉淀:投加NaOH调节pH至9-10,生成Cu(OH)₂沉淀。
- 膜分离:采用反渗透(RO)进一步去除溶解性铜离子,回收率>95%。
- 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残留有机物,出水铜离子浓度<0.5mg/L,达《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 经济性:设备投资约32万元,年节约水费15万元,3年内回本。
四、主流处理技术对比
技术类型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性 |
气浮+混凝沉淀 |
高悬浮物废水 |
快速分离SS,成本低 |
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 |
MBR膜生物反应器 |
高浓度有机废水 |
出水水质稳定,可回用 |
膜污染需定期维护 |
化学氧化+生物法 |
难降解有机物废水 |
协同降解复杂污染物 |
运行成本较高 |
五、行业建议
- 分类收集:按废水性质(如含油、含重金属)分质处理,降低综合处理难度。
- 资源化利用:推广“混凝回用+膜浓缩”工艺,实现90%废水回用。
- 政策合规:参考《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严格控制重金属与COD排放。
更多案例及技术细节可查阅原始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