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碱性酸碱废水处理案例|酸性碱性酸碱废水怎么处理方法
文章分类:常见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鑫霖环保 阅读量:12 发表时间:2025-05-06
酸碱废水介绍
酸碱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废水,这类废水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可能对处理设备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实现回用。
酸碱废水来源
- 化学工业:包括制药、农药、化肥等行业的生产工艺中产生的酸洗、碱洗废水。
- 金属加工行业:如电镀、酸洗磷化等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废液。
- 电子工业: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清洗步骤会产生含氟、硝酸等成分的废水。
- 纺织印染业:漂白、染色过程中使用大量酸碱试剂,产生的废水pH值波动大。
- 其他工业领域:例如食品加工、皮革制造等行业也会产生一定量的酸碱废水。
酸碱废水成分
- 酸性废水:通常含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强酸,以及一些弱酸如乙酸等。此外,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铅、铬)和有机物。
- 碱性废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有时也含有碳酸钠、磷酸钠等弱碱。另外,碱性废水中也可能存在油脂、悬浮固体等杂质。
酸碱废水处理案例
案例一:某钢铁厂酸洗废水处理项目
客户背景
- 该企业位于华北地区,是一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日均产生酸洗废水约2000立方米,pH值约为1.5-2.5,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和铁离子。
处理工艺流程
- 预处理:通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颗粒物。
- 中和反应池:向废水中加入石灰乳(Ca(OH)₂),调节pH值至7左右,并形成Fe(OH)₃沉淀。
- 混凝沉淀池:添加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促进细小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便于沉降。
- 过滤器:采用砂滤器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
- 最终中和及排放:根据出水pH调整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中和后达标排放。
治理效果
- 成功将废水pH值稳定调节至6-9之间,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 铁离子去除率达到98%以上,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 实现了水资源的部分循环利用,降低了新鲜水消耗。
分析
- 中和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药剂的选择与投加量控制,避免过量造成二次污染。
- 对于含有特定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后续可考虑增加重金属捕捉剂的应用,确保更彻底地去除污染物。
案例二:某化工厂碱性废水处理工程
客户背景
- 该化工厂位于华东地区,主要从事基础化学品的生产,其碱性废水主要来源于产品精制阶段,每天排放量约为1000立方米,pH值高达12-13,同时含有少量有机溶剂。
处理工艺流程
- 调节池:首先收集并均衡水质水量,防止pH剧烈波动影响后续处理效果。
- 中和塔:采用稀硫酸作为中和剂,逐步降低pH值至接近中性。
- 气浮装置:利用微小气泡携带油脂类物质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便于清除。
- 生物接触氧化池:对于剩余的低浓度有机物,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进一步降解。
- 活性炭吸附:最后一步用于深度净化,确保出水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治理效果
- 经过处理后的废水pH值维持在7上下,有机物含量显著下降,完全符合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
- 减少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体的潜在威胁,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 投资回报期较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分析
- 在处理碱性废水时,选择合适的中和剂至关重要,既要考虑成本也要兼顾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型。
- 结合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成分废水的问题,但需要精确控制各环节的操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