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浓度低但种类多、含毒性物质的特点,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性气体、粉尘及微量重金属。其排放点多且分散,处理难度较高,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主要来源
典型污染物成分
背景与痛点
该厂主营芯片封装,蚀刻车间废气含HF(3ppm)、HCl(15ppm)及异丙醇(300mg/m³),原有“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工艺效率低(HF去除率仅70%),且活性炭更换频繁(月均成本5万元),面临环保处罚风险。
处理工艺升级
成效
HF排放浓度<0.3ppm,VOCs去除率>99%,年运行成本降低40%,通过ISO 14064认证,获地方政府“超低排放示范项目”补贴200万元。
背景与痛点
该厂年产PCB板50万㎡,焊接车间锡烟(PM₂.₅峰值10mg/m³)与助焊剂挥发物(异丙醇200mg/m³、松香酸150mg/m³)混合排放,原有“静电除尘+UV光解”方案存在臭氧二次污染,且锡烟去除率仅80%。
处理方案
成效
锡烟与VOCs均达标(PM₂.₅<1mg/m³,VOCs<50mg/m³),年减少臭氧排放量1.2吨,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称号。
电子元器件废气治理需根据污染物特性、浓度及排放规模定制方案,结合高效净化、资源回用、智能管控实现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