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削液废水概述
#### 一、**来源**
切削液废水主要产生于机械加工行业,涉及金属切削、磨削、铣削、钻孔等工艺过程,用于冷却、润滑刀具和工件。其来源包括:
1. **切削液更换**:切削液因性能下降(如润滑效果降低、细菌滋生等)需定期更换。
2. **泄漏或溢流**:加工设备的循环系统泄漏,或地面清洗时切削液与油污混合。
3. **加工过程残留**:切削液与金属碎屑、油污、添加剂等污染物混合后形成废水。
---
#### 二、**成分特点**
切削液废水成分复杂,主要包含以下物质:
1. **有机污染物**:矿物油、乳化剂、防锈剂、极压添加剂、杀菌剂等,导致化学需氧量(COD)极高(通常达20000~85000 mg/L)。
2. **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如铜、锌、铬等)及悬浮颗粒(金属碎屑、砂轮磨粒)。
3. **乳化体系**:水基切削液形成稳定的油水乳化液,分离难度大。
4. **生物毒性**:部分添加剂(如杀菌剂)和矿物油难以生物降解,抑制微生物活性。
---
### 三、**处理难点**
1. **乳化液破乳困难**:乳化剂形成的稳定界面膜需通过酸化、破乳剂(如氯化钙、专用破乳剂Acase7610)或物理法(加热、离心)破坏。
2. **高COD与难降解有机物**:传统生化法难以处理,需结合芬顿氧化、微电解等化学预处理。
3. **水质波动大**:间歇排放导致水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影响处理系统稳定性。
4. **污泥与危废处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需压滤脱水(含水率约75%),浓缩液需按危废标准处置。
---
### 四、**典型处理案例**
#### 案例1:**高浓度切削液预处理+芬顿氧化**
- **企业背景**:某机械公司,COD 17000~36000 mg/L,采用“气浮+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混凝沉淀”工艺。
- **效果**:COD从26225 mg/L降至3788 mg/L(去除率84.8%),达标排放。
#### 案例2:**低温蒸发技术**
- **企业背景**:苏州某机加工厂,COD>85000 mg/L,采用低温热泵蒸发器(37℃负压蒸发),浓缩减量90%以上。
- **效果**:冷凝水COD显著降低,残渣作为危废处理,成本较委外降低70%。
#### 案例3:**生物接触氧化法**
- **企业背景**:宁夏某企业,COD>20000 mg/L,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斜管沉淀”工艺。
- **效果**:提高可生化性后,出水达标回用或排放。
#### 案例4:**综合物化+生化处理**
- **企业背景**:某精密机械厂,采用“破乳气浮+生物膜法+MBR膜+活性炭吸附”工艺。
- **效果**:COD、油污、悬浮物去除率>90%,实现循环利用。
---
### 五、**主流处理工艺**
1. **预处理**:格栅过滤→隔油池/气浮→破乳(酸化或破乳剂)→混凝沉淀。
2. **主处理**:
- **化学法**:芬顿氧化、微电解分解难降解有机物。
- **生物法**:水解酸化+好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
3. **深度处理**:膜分离(MBR、反渗透)、活性炭吸附、消毒。
4. **新兴技术**:低温蒸发、电化学氧化,适用于高浓度废水减量。
---
### 六、**未来趋势**
1. **资源化与回用**:通过膜技术和蒸发浓缩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降低用水成本。
2. **工艺集成优化**:结合物化、生化与高级氧化,提升处理效率并降低成本。
3. **智能化控制**:针对水质波动,开发自适应加药系统和实时监测技术。
更多详细工艺流程及经济性分析可参考具体案例来源。
上一主题: 切削液废水处理案例